⚙️ 一、變頻器的基本概念
變頻器的主要功能是:
改變供應給感應電動機的「頻率 (Frequency)」與「電壓 (Voltage)」,從而控制電動機的轉速與轉矩。
馬達的轉速公式如下:
N=(120×f)/P其中:
-
N:馬達同步轉速(rpm)
-
f:電源頻率(Hz)
-
P:馬達極數
👉 由此可見,只要改變頻率 f,就能控制馬達轉速。
⚡ 二、變頻器的工作原理:三大階段
變頻器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:
1️⃣ 整流(Rectifier)
-
將輸入的 交流電 (AC)(例如三相 380V)轉換成 直流電 (DC)。
-
使用元件:二極體橋式整流器 或 可控矽 (SCR)。
🌀 輸出結果:脈動直流電(仍有波紋)。
2️⃣ 平滑濾波(DC Link / Intermediate Circuit)
-
經由電容(濾波電容)與電抗器(電感),將脈動直流電轉為平滑的穩定直流電壓。
-
此部分又稱為「直流母線」或「中間迴路」。
🌀 作用:提供穩定直流電源給逆變器使用。
3️⃣ 逆變(Inverter)
-
透過功率晶體(IGBT,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)或 MOSFET,利用高速開關技術(PWM,Pulse Width Modulation)將直流電轉換回可變頻率、可變電壓的交流電 (AC)。
-
藉由改變輸出波形頻率,控制馬達轉速。
🌀 這就是「變頻」的關鍵步驟!
🔄 三、變頻控制特性:V/F 控制原理
感應馬達的磁通量 Φ 約與電壓 V 與頻率 f 的比值成正比:
Φ∝V/f為了讓磁通量保持恆定(避免磁飽和或轉矩下降),變頻器通常採取「V/F 比例恆定控制」:
| 頻率 (Hz) | 電壓 (V) | V/F 比例 |
|---|---|---|
| 50 Hz | 380 V | 7.6 |
| 25 Hz | 190 V | 7.6 |
| 10 Hz | 76 V | 7.6 |
🟢 當頻率降低時,電壓也要同比例下降,確保磁通穩定。
🧠 四、控制技術類型
| 控制方式 | 特點 | 應用範圍 |
|---|---|---|
| V/F 控制(定比控制) | 結構簡單、成本低、控制精度一般 | 風機、水泵 |
| 矢量控制(Vector Control) | 分離轉矩與磁通控制,動態響應快 | 電梯、機械手臂 |
| 直接轉矩控制(DTC) | 無需速度感測器,控制更精準 | 高性能伺服驅動 |
⚡ 五、變頻器輸出波形示意(PWM)
變頻器輸出的交流電不是傳統的「正弦波」,而是由高頻開關的矩形波經過濾波後模擬出來的「類正弦波」:
輸入交流電 → 整流 → 直流電 → PWM開關 → 類正弦波輸出
這種波形稱為 PWM(脈寬調變波),可精準控制輸出頻率與電壓。